第二百一十一章 皇帝又来了(求订阅)
卷,的确远超北方。想来,并非舞弊,实乃实情。”
顿了顿,见皇帝不发一语,他继续道:
“北方苦寒,人丁较少,百姓相较南方困苦,无钱粮供子女读书,且礼教、文风亦远不如南方兴盛。
西北战役虽远,然昔年祸乱北方,致使文学根基薄弱,陛下虽力推教化,然不过十年,效力尚未凸显,此为其一。
再者,科举自有制度,南方私塾学堂远多于北,学子于考试之法更为熟悉,此为其二……故而,这名录虽悬殊,却也并不无道理。”
皇帝沉默。
这些,他如何不知?
以往科考,也是南强北弱,事实如此,故而倒也没人说什么。
可这次……太悬殊了!
凡事应有度。
科考取士,不可能交给天下人阅卷,故而,若是此榜放出,定被人质疑。
当然,这并非关键,北方州府人才流失,无法进入朝廷体系,才是大问题。
“重拟一份,北方举子不能这么少。”皇帝平静说道。
索性,还未放榜,故而,还有cao作的空间。
何尚书并不意外,斟酌道:
“臣等并无异议,只是……此事还要掌院学士答应。”
科考主考官二人,其一乃礼部尚书,其二,乃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宋九龄,也是凉国大儒。
翰林院地位清贵,宋大学士门生故旧遍布,虽本人权势不高,但乃先帝遗老,太子太师。
地位崇高,皇帝也要敬三分。
而且,是出了名的倔脾气,认死理,秉承读书人那套逻辑。
何尚书的意思很简单:改名次可以,我没问题,但您得跟姓
顿了顿,见皇帝不发一语,他继续道:
“北方苦寒,人丁较少,百姓相较南方困苦,无钱粮供子女读书,且礼教、文风亦远不如南方兴盛。
西北战役虽远,然昔年祸乱北方,致使文学根基薄弱,陛下虽力推教化,然不过十年,效力尚未凸显,此为其一。
再者,科举自有制度,南方私塾学堂远多于北,学子于考试之法更为熟悉,此为其二……故而,这名录虽悬殊,却也并不无道理。”
皇帝沉默。
这些,他如何不知?
以往科考,也是南强北弱,事实如此,故而倒也没人说什么。
可这次……太悬殊了!
凡事应有度。
科考取士,不可能交给天下人阅卷,故而,若是此榜放出,定被人质疑。
当然,这并非关键,北方州府人才流失,无法进入朝廷体系,才是大问题。
“重拟一份,北方举子不能这么少。”皇帝平静说道。
索性,还未放榜,故而,还有cao作的空间。
何尚书并不意外,斟酌道:
“臣等并无异议,只是……此事还要掌院学士答应。”
科考主考官二人,其一乃礼部尚书,其二,乃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宋九龄,也是凉国大儒。
翰林院地位清贵,宋大学士门生故旧遍布,虽本人权势不高,但乃先帝遗老,太子太师。
地位崇高,皇帝也要敬三分。
而且,是出了名的倔脾气,认死理,秉承读书人那套逻辑。
何尚书的意思很简单:改名次可以,我没问题,但您得跟姓